精通腦科學與運動心理學的洪聰敏教授,曾為桌球國手,現為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研究講座教授。他運用豐富腦科學知識,結合運動心理與實戰經驗,提出獨門系統「分子化通用心理技能」,可廣泛應用於職場、家庭及生活情境中,透過微小的改變建立新習慣,開啟正向循環,改善三分鐘熱度!

人類天性喜歡窩在舒適圈,其實所謂的“窩在舒適圈”可能是一種從生物進化來的能量節約策略。 因為在古代,很多未知的或需要大量體力的活動都伴隨著風險,也可能降低生存率,間接就使人類演化成不容易跳脫舒適圈,所以也容易變成,我想要變成更好的人,也找到數多方法,最後執行起來卻容易,知易行難導致三分鐘熱度,甚至只停在想而沒有改變的階段。 到底該怎麼跟大腦一起合作共創美好人生呢?

精通腦科學與運動心理學的洪聰敏教授,專為「凡事只有3分鐘熱度」的你,提出獨門解方──「分子化通用心理技能」(MGPS)的10大模組:

正向注意力模組、 放大鏡模組、廣角鏡模組、驅動模組
魔鏡模組、吸引力模組、吸星大法模組
跨欄模組、遷移模組、正向循環模組

這是一種「可以習得、可以精進」的心理操作能力, 人的大腦、心理都和肌肉一樣,可以循序漸進的鍛鍊,效果看得見, 透過練習,讓你揮別知易行難的慣性惡夢,打破3分鐘熱度的模式, 開啟新行為的正向神經循環!

有一種比IQ更能預測學習成就的方法
有一條通往健康、幸福、快樂的道路
有一個實現成功人生的關鍵
──原來就藏在我們的大腦裡!

誰說運動的孩子不會讀書?
運動不只能讓身體健康、心情舒暢,還能活化大腦記憶、開發學習潛能、提升學業成績!

►雖然大家都知道運動對大腦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並非只要單純的運動,就可以達到增進腦功能發展的效果。

►要怎麼運動?做什麼運動?因應孩子不同的身心發展階段,需要規劃符合需求的課程方案。

►本書提出「大腦執行長」的全新觀念,透過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腦科學團隊多年研究開發,融合運動處方、認知挑戰與心理技能的運動系統,以趣味有效的教學結合社會支持的核心架構,大腦將如同最強的中央處理器,可運用在各種運動項目上。

►能提供家長、教師及教練,以更明確有效的運用方法,讓從事運動的價值,不再只是體能與技術的提升,更能達到建構與強化成功者大腦神經迴路的效益。

曾獲「體育界諾貝爾獎」之稱的美國國家人體運動學院院士、台師大運動科學系研究講座教授洪聰敏指出,卓越的人與頂尖運動員有一個共通特質:都有強大的動力。本集分享如何避免3分鐘熱度,從心理層面練出高效、自律的自我。

你常常看到運動員在場上揮灑汗水,但在健壯的身體之中也要有堅強的內心! 運動場上除了要有過人的體力,更要有優秀的心理素質來承受壓力, 運動心理哲學博士:洪聰敏教授要來跟大家聊聊運動員們在心理層面的大小事。

延續上一集,運動心理哲學博士:洪教授,繼續來跟大家分享心理素質的重要性,要把事情做好,居然是不要太快設定目標!? 洪教授要教大家一個新的方法,可以建立自信,進入內心的正向循環!趕快來聽聽是什麼祕訣吧!

從小到大,學校裡總是會出現幾個風雲人物,又會運動、又會唸書,原來做對運動,真的會越來越聰明,成績和體能,一起翻倍成長,曾經是桌球國手的教授洪聰敏,有一套訓練方法,讓學生一邊運動,一邊動腦,原來大腦可以這樣鍛鍊!

「射擊」是需要高度專注的運動,選手若在比賽時想東想西,很可能因為緊張而表現失常,臺師大洪聰敏教授長期研究大腦對運動的影響,他表示人在放鬆時,大腦會釋放出  Alpha波,這時就好像進入冥想狀態,能夠集中精神發揮實力!

但,每個人釋放 Alpha波時的狀態不同,這時就可透過神經回饋儀 的訓練,找到腦袋釋放 Alpha波 的最佳狀態!

精準項目的運動,不只比技術,也是腦力之戰!

科學研究證實,心理狀態與腦波有密切關係。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透過腦波、神經回饋、眼球儀訓練,幫助運動員訓練控制專注狀態的技術,透過有效的心理狀態控制,增進運動表現,確保在賽場上展現應有的實力。

了解狀態、產生狀態,引導並持續維持好的狀態,這是運動科學的核心概念。
不論是生理的飲食作息、體能技術的鍛煉、還是心理狀態,運動科學的價值在於找出精進身、心最有效能的方法!
 
【改變 V.S. 維持現狀】
是一場能量消耗與留存的拉鋸戰,為了生存,人類傾向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耗能,致使我們偏好停留在舒適安逸的區域,不願意冒險嘗試新的事物。千古以來,寫進基因的選擇機制,正是我們如今難以突破極限,創造成就的瓶頸…
 
然而,多年的觀察與研究 ,我們發現,面對挑戰,正是我們可以創造自身價值的機會!透過劇烈的競爭環境,展現脫穎而出的能力,勇敢建構出一條非慣性的道路,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發現更高效管理能量的方法,更可以讓我們把握機會,跟上時代的腳步!

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教授洪聰敏來到線上直播,教大家如何在疫情趨緩之下, 利用簡單3個運動步驟就能讓大腦進入高效能狀態, 走出因疫情所產生的思緒空窗期。

《完整版看這裡》

運動的好處大家都知道可以促進健康,我們常聽到「要活就要動」不過你可能不知道,透過規律且適量的運動除了可以強身健體之外,還能夠增進大腦機能、強化腦神經連結,讓你越動越聰明 !

國內運動心理學、運動認知神經科學專家洪聰敏教授,來線上幫大家分析運動的種種好處及運動健腦的重要性,更要教你怎麼用運動強化大腦。

《完整版看這裡》

在這個充滿可能性的時代,我們常常懷抱著新的希望,制定新的計畫,卻經常發現自己陷入了行動的停滯期,為何我們很容易陷入這樣的循環?

我們將一窺精通腦科學與運動心理學的洪聰敏教授,在他的新著作《衝破慣性: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治好你的3分鐘熱度》當中所提出的「分子化通用心理技能」(MGPS)的奧秘,這套系統到底是如何幫助我們建立穩定的行為循環,使得我們的目標能夠得以實現?讓我們一同探索,如何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從容面對學習新知、戰勝慣性,一起聆聽洪聰敏教授的精闢見解吧!

洪教授在著作《原來大腦可以這樣練》一書中分享大腦可以怎麼訓練之後,本集來分享:現代孩子課業壓力非常大的情況下,可以怎麼來降低壓力? 另外,在疫情緊張的狀態中,可以藉由哪些運動達到舒緩身心的方法呢?一起聽聽洪聰敏教授的分享吧!

雖然大家都知道運動對大腦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並非只要單純的運動,就可以達到增進腦功能發展的效果,原桌球國手退役後,投入學術研究至今的洪聰敏教授著作「原來大腦可以這樣練」,告訴我們有一個實現成功人生的關鍵,原來就藏在我們的大腦裡!

歲末年終寫下的「新年新希望」,一不留神就又變成隔年的希望了嗎? 在嶄新行事曆中填滿的新計畫,經常列出的多、完成的少嗎? 為什麼明明許下了目標,失敗率卻總是高得驚人? 你或許落入了「知易行難」、「凡事只有3分鐘熱度」的陷阱之中…… 學習新知,是改變的第一步。 知道了更有效的方法、找到了更好的解答,只是發動引擎,如果沒有穩定持續地踩下油門,車子還是無法前進,只會耗盡油料,停留在原地打轉。

運動心理的相關知識與分子化心理技能的訓練,我們將擁有以下幾種能力:
⭐️突破自身極限,創造無限可能:
「 人是具有極限的,但人生卻沒有上限。」一個人的成敗往往取決於面對事情的思考方式與態度,若能夠使用正面積極的面對,哪怕是當下無法解決的問題,在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後,也必能突破!
🧠清晰的腦袋,健康的身體:
根據多年的研究指出,規律的運動不只能改善人們的心肺功能,對於邏輯的思考與執行功能也十分有幫助,在高度競爭與壓力的環境中,唯有保養好自己的身心,才能讓每一天更加充實且精彩。
📒設下目標,勇往直前:
『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 !!!』一個人若想要建立新的行為與習慣,除了強大的意志力與信念之外,有效的切割目標與回顧,能夠幫助人們事半功倍,完成任務。
讓願望不再只是想像,而是幫助我們成長、進步的原動力!

2023年過了一半以上,去年寫下「新年新希望」你完成的幾項呢 ? 為什麼明明許下目標,失敗率卻總是高得驚人?你或許落入了「凡事只有3分鐘熱度」的陷阱之中……

優秀運動員功課可以比一般人好?
2012年曾訪問德國和比利時奧運團隊的負責人,有關青少年運動員的課業如何兼顧,他們表示青少年運動員課業成績都相當高,為什麼呢?

★運動讓你變年輕 ?! EMBA課程正流行

★運動能提升「大腦認知」發展能力的科學根據 ?

★運動有助「改善記憶」,沒有年齡之別 ?

★有氧運動能改善「認知彈性」?

★年紀較大「認知彈性」改善幅度也較大 ?

擁有好的記憶能力,如同大腦裡住著一個精明的資訊管理人員,幫助我們不斷湧入訊息編碼,排序、整合,精確的刪減不必要的雜訊,並將需要的資料有條不紊的分類歸檔,讓我們能夠將資訊快速組織、連結、分析與運用。奠定邏輯推理、解決問題等能力的重要基礎。 運動改善大腦執行力 ,對於學業工作都有幫助 !

★運動項目種類,對於大腦認知的訓練與改善,有程度上的差別 ?
★「封閉式運動」與「開放式運動」的腦力影響效果大不同 ?
★到底要選擇做什麼運動 ? 一天做多久運動 ? 沒時間運動 ? 你可以零存整付 !

大腦神經跟肌肉「用進廢退」。運用大腦訓練運動課程,大腦不退化維持生產力,不管幾歲都受用。

30歲是大腦技能提升跟改變的分野。不管人生任何階段,只要願意花時間跟下功夫,早或晚開始都有希望。

精彩故事,請鎖定【美好生活的100種提案 Podcast ep5 】!一起迎接美好生活的 100 種全新可能!

想知道臺師大洪聰敏研究講座教授是如何從桌球運動改變人生?

又是如何結合運動心理學與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在學術與應用界中發光發熱?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人家說要活就要動,但是他有跟你說怎麼動嗎? 為什麼要照他說的那樣動?我不想動不行嗎?我不動還不是活到現在了? 讓前桌球國手/美國運動學院院士分析給你聽。

來看看教育界的台灣之光,師大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洪聰敏,剛獲得「美國人體運動學院士」,號稱是體育界的諾貝爾,是台灣第二位榮獲此殊榮的人。洪聰敏之前是桌球國手,代表國家到處征戰。一度有機會到國外任教,但他因為愛台灣,決定回母校師大任教!

 

運動場上常聽教練要選手平常心, 但往往等於沒說。 因為做不到或不知怎麼做到。 但是, 有人想個辦法讓選手可以控制自己。

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教授洪聰敏鑽研運動心理學,十多年來他致力研究如何用科學儀器協助運動選手克服上場的心理壓力,讓成績能夠更好。

他發現需要高度專注力的運動如射擊、射箭或高爾夫等,如果以科學儀器輔助,將以前抽象的概念如平常心、放空等心理狀態轉換為具體的數據及練習,就可以讓選手在比賽中克服恐懼和緊張,保持放空狀態。只要幾星期的訓練,成績可以更好。

根據一項調查,疫情使得孩子的活動受限,除了穩定、移動及操作性的動作技能發展較為落後,也影響幼兒的社交、活動力,以及身心發展與學習效益。

建議針對2到3歲的孩子,可以結合故事情境玩身體遊戲;4到5歲,可增加速度和規則變化,提升運動樂趣與能力學習;至於6至8歲著重在手眼協調和體化認知。

洪聰敏教授表示:「我把球傳給你,我如果傳得不好你就不好接,雙方都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這種在大腦裡面,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同理心的能力…..

你知道嗎,運動可以提高智商,而且還有研究指出,跑步跑越快越聰明。「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堅持不到3天?」

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洪聰敏教授幫你們想辦法,怎麼才能堅持運動呢?